首页

优美论坛之家官网

时间:2025-05-27 17:04:52 作者:非遗苏裱焕新颜 数字技术助力古籍修复与保护 浏览量:89747

  每一本古籍都承载着历史印记与文化传承。如何让古籍在数字时代重焕生机?一部聚焦国家级非遗苏裱的影片《修旧起废 缀连古今——从苏裱修复技艺助力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给出了创新解法:当历史古籍与修复技艺碰撞AI等数字技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守护行动正在展开。

  2024年11月起,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携手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新闻网,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组织开展“数爱无疆”数字公益故事征集展播活动,最终遴选出50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公益故事,《修旧起废 缀连古今——从苏裱修复技艺助力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入选。

  目前,我国现存古籍存在底数不清,古籍老化、破损严重等情况,急需进行抢救修复。传统工艺人呈现老龄化趋势,新生代人才不足,古籍保护和修复人才匮乏,面临失传的危险。如何为传统工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如何更好地推进古籍修复工作、加强古籍保护人才的培养则是重要问题。

  影片《修旧起废 缀连古今——从苏裱修复技艺助力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通过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市级苏裱专家、档案修复专家和拥有41年经验的民间匠人的深度采访,展示古籍修复领域在传统技艺与数字技术结合中的实践与成效。

  拍摄期间,团队深入苏州博物馆、南苑轩裱画室等调研场所,完成了人物采访、现场记录和后期制作。影片真实再现了古籍修复的匠心细节和文化内涵,呼吁公众关注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吸引了专业领域与青年力量的关注,为古籍修复技艺的推广贡献了积极影响。

  影片通过苏裱技艺修复过程中的具体实践,以及对修复匠人和专家的专访,生动展现了匠人精神以及他们在古籍保护中的坚守与创新,增强了公众对传统技艺的认知与情感共鸣,推动社会对文化公益事业的关注和参与。作品总结了苏裱技艺与数字化保护思路的实践经验,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示范案例,也为文化公益与科技结合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互联互通 习近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约翰内斯堡11月27日电 西非语言沃洛夫语和普拉尔语,撒哈拉以南地区非洲语言林加拉语、斯瓦希里语和班巴拉语等被纳入大语言模型开发视野。

俄侦查委员会主席向普京汇报:已复原完整恐袭时间线

由于哲学学科最先在西方形成,其范畴、概念、话语体系,都以西方哲学为标准。其他哲学要成为一种“哲学”,往往需要自觉或不自觉地套用西方哲学范式来说明自己,以证明自身所谓“合法性”。

民进党当局编列明年度预算称还债更多 学者:糊弄不懂法的人

据悉,仿山公园自2023年夏天起便开辟了3处露营区,让市民有更多机会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感受户外游玩的魅力。民众在这里不仅可以租借帐篷、天幕等用具,还可采摘草莓、西红柿等各种时令水果和蔬菜,体验农耕乐趣,享受收获喜悦。

探“中国茶花之乡”:茶花不再“春日限定”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其中之一就是“‘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等关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完成刀盘焊接

他提到,随着全球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走私物品的种类也日益多样化,从传统的奢侈品、烟酒、电子产品,扩展到海鲜、调味品、医疗器材、收藏品等,这种变化反映了走私活动对市场需求的高度敏感性,也增加了监管难度。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